- · 《灌篮》收稿方向[05/28]
- · 《灌篮》投稿方式[05/28]
- · 《灌篮》征稿要求[05/28]
- · 《灌篮》刊物宗旨[05/28]
徐咏后的国内最强“扣篮王”,曾为23次“背靠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受疫情影响,CBA暂停了很长时间,直到近期才重新开赛。在复赛后,各支球队还是带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。很多外援都因为疫情原因无法来到中国,不少球队都开始仰仗国内球员。 在此
受疫情影响,CBA暂停了很长时间,直到近期才重新开赛。在复赛后,各支球队还是带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。很多外援都因为疫情原因无法来到中国,不少球队都开始仰仗国内球员。
在此期间涌现出很多出色的国内球员,比如狂砍48分的吴前,连得37分的“老兵”张庆鹏,当然也有年仅24岁的孙铭徽。可能各位球迷只是对这个名字稍有耳闻,对孙铭徽这个人的还是有些陌生。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
广积粮,缓称王
1996年,孙铭徽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。他的父亲也是一位篮球运动员,但是由于伤病原因,没有打上职业联赛,所以希望儿子能替他完成心愿,登陆CBA,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。
少年时期,孙铭徽的身体条件不是特别突出,尤其是在体校刚接受系统训练的时候,体校教练都认为他可能并不适合打篮球。但是孙铭徽没有放弃,他默默在场下坚持训练。因为父亲告诉他,在篮球这条路上,他要付出的还有好多。
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,孙铭徽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,取得了长足的进步。2013年代表河北队参加了全运会青年组比赛,展现了不俗的实力,为他日后进入CBA做好了铺垫。因为在这次比赛中的出色发挥,孙铭徽被国青队看中。
初出茅庐,崭露头脚
凭借着前期出色的表现,孙铭徽在2015年成功进入了浙江广厦俱乐部,征战CBA,和胡金秋、赵岩昊合称为“广厦三少”。和大多数新秀一样,刚刚进入联盟的他没有太多出场时间,前几个赛季基本都是在板凳上度过的。反倒是在国青队,孙铭徽崭露头角。
2014年U18男篮亚青赛,周琦、邹雨宸、赵睿、孙铭徽领衔的国奥队,一路高歌猛进,首次实现了“三连冠”。一年后的世青赛上,周琦和邹雨宸缺席,中国队最终获得第15名,不过孙铭徽在有限的出场时间中表现稳定,场均得到4.3分、3.3助攻、1.3篮板。
2015年12月4日,在广厦主场98-83战胜八一的比赛中,孙铭徽替补出战,完成个人CBA生涯首秀。孙铭徽的起点或许不够高,但他不懈的努力终究换来了更好的结果。随后几个赛季,他的出场时间和各项数据都在稳步提升。
2017年CBA全明星周末,孙铭徽参加了扣篮大赛,并且以全满分的成绩一举夺魁。很多人都记住了这位爆发力极强的国产后卫,孙铭徽的身高为1米87,就能轻松完成大风车灌篮,难怪许多球迷会说他是徐咏后的国内最强“扣篮王”。
本赛季,24岁的孙铭徽终于迎来了大爆发,场均出场35分钟,可以得到16.9分7.1助攻4篮板3抢断,成为了联赛的助攻王和抢断王。尤其是今年复赛后,广厦队以全华班出战,孙铭徽在没有外援后,独自扛起整支队伍攻防两端的大旗。无论是终结进攻、串联队友还是外线防守,他已经成为广厦队不可或缺的一环,是球队名副其实的“大腿”。
成功离不开努力付出
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,孙铭徽取得如今的成就,到底付出了多大的努力。广厦曾经在中国国青队带走了三名青年才俊,分别是孙铭徽、赵岩昊和胡金秋。但是在一开始,赵岩昊就用自己精彩的表现赢得了主帅李春江的信任,内线的胡金秋也极具天赋。
看到比自己晚一年来到球队的队友,每天都能在一线队上场打球,孙铭徽非常迷茫。他曾经坦言道,那段时间只有在篮球训练场上急促的拍打声,才能让身处异乡的自己稍感安慰。
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。在对阵北京首钢的比赛中,年轻的孙铭徽第一次首发出场,当时李春江指导给他的任务就是死缠马布里。在孙铭徽的严防死守下,那一场马布里仅仅得到了14分。从这以后,孙铭徽更多的时候被定义为一名防守尖兵。
孙铭徽打篮球有多拼命,通过一组数据就可以知道,在CBA赛季结束后,他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,马不停蹄地征战了全运会预选赛、国奥热身赛、东亚锦标赛和CBA夏季联赛四块场地,整整打了38场比赛,其中有23场比赛是背靠背,场均出场时间在30分钟左右,实在称得上“拼命三郎”。
有一次,比赛场馆的空调坏掉了,孙铭徽依然没有退缩,在40度的高温下战斗。还有一场比赛后,孙铭徽直接累的瘫倒在地,被救护车拉走,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,第二天他就重返赛场,还为国奥队贡献了27分。
孙铭徽是一个有想法的人,最开始让教练信任的原因是防守好,但他并没有把自己彻底定位成防守悍将。2019年休赛期,他只身飞往美国,找到NBA巨星纳什求教。在这位传奇控卫的训练下,孙铭徽的进攻能力有了很大提升。渐渐的,他不再仅仅是球队的防守尖刀,还成为了进攻大脑,以及进攻发起点。
文章来源:《灌篮》 网址: http://www.glzzs.cn/zonghexinwen/2020/0808/625.html